“登革熱”不容小覷!普通人該如何預防?一起了解→
每年的5月~11月是登革熱的傳播流行季,流行高峰是7月~9月。要如何預防?快一起來看看。
登革熱的傳播途徑
登革熱主要由“患者→伊蚊→其他人”的途徑傳播。人與人之間一般不會直接傳播疾病。
登革熱患者或隱形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,病毒在伊蚊體內一般需要經過8天~10天的增殖,再通過叮咬將病毒傳播給人。
登革熱在我國主要流行于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福建、浙江等地區(qū),具有典型的輸入性、突發(fā)性。該病傳播迅猛、發(fā)病率高、人群普遍易感。
在此提醒大家:如旅游回國后2周內出現發(fā)熱癥狀,請立即到正規(guī)醫(yī)院就醫(yī)并告知旅游史,避免延誤病情導致重癥。
出現這些癥狀,小心感染登革熱!
由于會劇烈疼痛,登革熱又被稱為“斷骨熱”。
登革熱的典型癥狀可以歸納為:突發(fā)高熱+三紅征+三痛+皮疹。
突發(fā)高熱:體溫可在24至36小時內升至39或40攝氏度。
三紅征:即面、頸、胸部潮紅。
三痛:劇烈頭痛、全身關節(jié)痛、肌肉酸痛。
皮疹:四肢軀干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皮疹。
如何預防登革熱?
如何有效預防登革熱?避免蚊蟲叮咬是預防關鍵。目前,登革熱尚無經審批注冊的疫苗上市,早發(fā)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、早防蚊隔離是應對登革熱的主要措施。
在登革熱流行地區(qū)活動時,應穿長袖衣褲,盡量選擇淺色;外出使用蚊蟲驅避劑等驅蚊產品,避免前往陰暗潮濕處,盡量避免被蚊蟲叮咬。如果在逗留期間出現可疑癥狀,需要及時就診。
返回本地后,如果2周內出現發(fā)熱,要及時就診并說明登革熱流行區(qū)旅行史;為了防止將疾病傳播給家人或他人,請配合當地衛(wèi)生健康部門登革熱防治要求;居家或住院治療時,做好防蚊隔離,包括使用蚊帳、紗門紗窗、穿長袖衣褲、噴灑蚊蟲驅避劑等措施,減少不必要外出活動。
需要注意的是,目前登革熱尚無特效藥物,治療的重點是控制疼痛、及時補液、預防出血,并盡早防蚊隔離。
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,也不用過于驚慌。登革熱患者一般預后較好,經及時治療后,基本可以康復,但也有少數重癥病例死亡的報道,請大家務必科學防范。